- 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5:46 点击次数:103
“书圣”王羲之楷、行、草、隶书并称“四绝”,尤其是行草书,到了“登峰造极”的境界。梁武帝萧衍评价王字:“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。指的是王羲之用笔或激荡洒脱,或沉着稳健,笔画结字动静相生,动时如龙跃天门,肆意驰骋;静时如虎卧凤阙,蓄势以待,呈现出极大的张力。
图片
而我们目前看到的王羲之行草书,多以妍美著称,如《快雪时晴帖》《远宦帖》《兰亭序》等,似乎都缺少梁武帝描述的那种美感。这是因为他有些作品还不为我们所知,启功先生根据历代典籍,认为王羲之曾创作过狂草作品。
图片
经过他数十年的苦寻,终于在一部流失日本的丛帖中,发现了王羲之唯一存世的狂草书《黄庭内景经》,此作也被称为《天朗帖》。这部作品极为罕见,见过的人可能不超过100个很多书友误把它当作黄庭坚的作品。
图片
这部作品用笔极为丰富多变,书写过程中提按顿挫、绞转断连等须臾万变,真正显示出了“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的动态之美,每个字精绝险奇,称得上“惊天地,泣鬼神”了。这部《草书黄庭内景经》在风格上开张旭、怀素狂草“癫而不乱”“狂中有序”的先河。
图片
此作全卷纵约28厘米,横超过300厘米,共1000余字,字径大小不一,约在5至8厘米,它也填补了王羲之无大字草书传世的遗憾。初看此作的确与黄庭坚草书难以区分,但细细研究就能发现,黄庭坚的草书注重用笔的迟涩、顿挫,而王羲之这部作品则重视整体的节奏和连贯性。
图片
《内景经》藏锋起笔,落笔后有明显的提按、衄挫、调锋处理,行笔以中锋为主,笔画如飘藤荡柳,姿态万千,遒劲爽逸,力度的变化、节奏的起伏和笔画的粗细对比明显,转折处典型的绞转处理,如“折钗股”。
图片
此作锋芒内敛,棱角含蓄,大开大合但无燥气,起笔轻盈,行笔扎实,收笔干脆。结字欹侧险绝,因字赋形,俯仰顾盼,疏密有致,内部空间时而致密,时而舒展,四面开张,左右结构有高低对比,上下之间有收放区别。字迹大小不一,章法疏朗开阔,一派清新洒脱之美。
图片
这部《内景经》笔画、结字细腻精到,极见功力,有法度又兼意趣,如果我们能将此作学习透彻,写大字狂草遇到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,再去学张旭、怀素、黄庭坚等人的作品会事半功倍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